阿根廷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对抗登革热的创新技术


2023-03-18 22:47:05

它是用伽马射线对埃及伊蚊的雄性标本进行绝育。该技术已被用于防治田间害虫。

登革热一直威胁着阿根廷人的健康。今年到目前为止,官方报告了1587 例病例,比国家卫生部此前报告的病例增加了一倍多。阿根廷 15 个省份都有登革热病例。

为防止病毒传播,必须与传播病毒的蚊子埃及伊蚊作斗争。这就是为什么预防措施非常重要,例如消除这些蚊子的滋生地。

但是科学研究正在推进另一种方法的开发 ,这种方法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助于对抗这种疾病。

国家原子能委员会的专家正在研究将昆虫不育技术应用于埃及伊蚊,这些蚊子是登革热、寨卡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的携带者,这些病毒在拉美所有国家的高温时期都有广泛传播。

实验室研究员、生物学家玛丽安内拉·加西亚·阿尔巴解释说,“目标是减少埃及伊蚊的数量,从而降低人们感染登革热、寨卡病毒或基孔肯雅热的可能性。我们使用的技术有很多好处,因为技术控制的是同一只蚊子。因此,可以减少杀虫剂的使用,杀虫剂对环境和使用它们的人群有害。最重要的是,感染这三种没有疫苗的病毒性疾病的可能性将会降低”。

专家表示,这种昆虫不育技术“用于控制农业害虫,比如果蝇。它已经在田间发挥作用,现在正在用它来控制登革热。自 2016 年以来,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这个项目”。“从这些在实验室大量繁殖的蚊子中,雄性(不咬人)与雌性(会咬人)分开。雄性用伽马辐射线绝育后,与野生雄性竞争。不育的蚊子不会留下后代。”

在埃塞萨原子中心的半工业辐照厂 (PISI),当雄性蚊子处于成熟蛹期时,它们会接受伽马辐射绝育。“这些蚊子经过繁殖、荧光粉标记、释放和重新捕获。让我们了解这些蚊子的飞行能力以及它们在野外的生存情况。”它们的特性与野生雄性相似,绝育后的蚊子在野外可能表现得像野生雄性蚊子一样。

登革热是一种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疾病。当蚊子以感染登革热病毒的人的血液为食时,它会在蚊子体内复制,然后在 8 到 12 天内变得具有传染性,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。

症状通常在感染后 5-7 天开始出现(但也可能是 3-14 天)。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(通常持续 3-5 天)、剧烈头痛、肌肉和关节痛、眼后痛、食欲不振、腹泻和皮疹。

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病毒性疾病,也是通过受感染的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的。症状通常在被咬后 3-7 天出现。最常见的是突然发热且高于 38°,常伴有关节痛。可能出现的其他症状包括肌肉酸痛、头痛、恶心、疲劳和皮疹。严重的关节痛通常会持续几天,但也可能持续数月,影响康复和恢复日常活动。
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:***;合作及投稿请联系:

友情链接